倡导八荣八耻党课材料
文章标题:倡导八荣八耻党课材料教学对象:广大基层党员和干部;
教学目的:使学员充分认识和理解新形势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自觉树立和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把全民道德建设引向深入;
教学时间:1.5小时。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两会”期间,发表了有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明确提出“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匡正社会风气,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社会呼唤着道德建设,迫切需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共识。这是因为,荣辱观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现阶段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应对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目标的迫切需要,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意愿,得到了全社会的衷心拥护。
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大转换时期必然是文化大变化时代。市场经济闯入了我们这个古老的自然经济王国,不可能不引起巨大的文化变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各种观念大量涌现,各种文化相互激荡,正确的思想与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进步的观念与落后的观念相互影响。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对思想道德建设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需要“文化更加繁荣”,注重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体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个社会有稳定的内在秩序,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一个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社会不可能构成和谐;一个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美丑错位的社会无法实现和谐。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和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和不断提高起来,进一步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
现阶段,我们既要充分肯定思想道德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仍然存在的不少问题。总的看,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思想道德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先进文化的争奇斗妍与落后文化的沉渣泛起,在社会上同时存在着。社会上有一些人不明是非、不知荣辱,把腐朽当神奇,把庸俗当高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格格不入,与现代文明风尚极不协调。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败坏社会风气,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人民群众对当前社会风气存在的突出问题反映十分强烈,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的要求十分迫切。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任务极其重要,又极其繁重。
要搞好道德建设,不仅要认识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要遵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规律,必须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广泛性要求是先进性要求的基础,先进性要求是广泛性要求的导向,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广泛性要求,就难以在全社会形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共同理想人格和道德观念,先进性要求就会失去基础。广泛性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条“底线”。有了这条“底线”的约束,普通群众就有了一条准绳,向“先进性”提高也有了一个扎实的基础。反之亦然。先进性要求科学地反映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社会前进方向,激励并召唤人们为实现价值理想而奋斗,在推动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不在社会上倡导和弘扬先进性要求,就无法激励广大群众继续提高道德境界,广泛性要求就会失去进一步发展的目标方向。因此,我们要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有机结合,必须适时地对社会各界成员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要求,使人们有所遵循,从善向上,逐步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
正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作用及其规律的认识,基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
倡导八荣八耻党课材料第2页
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这些重要论述,高瞻远瞩,思想深刻,切中时弊,指导性强。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既需要树立共同理想,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又需要共同的道德规范,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如果说提倡共产主义道德是先进性要求,那么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则是广泛性要求。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否则,是非颠倒,黑白混淆,人们的道德底线难以坚守,正常的社会秩序难以维持,社会生活就会出现混乱。因此,我们要按照中央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这对于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二、“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概括,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
荣辱观是一种道德观。所谓荣誉,是指个人在履行义务之后,受到社会的肯定从而由内心获得的一种价值认同和情感上的满足;所谓耻辱,是指个人的不道德行为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从而在内心深处所产生的内疚与遗憾。一个有进取心的人,总是十分珍惜自己的荣誉而力戒耻辱。对于坏事的羞耻之心和对于善事的崇敬之情,促使自己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有道德的人。因此,荣辱观念直接影响人的完善,荣辱观在道德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荣辱观作为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属于思想上层建筑。一个社会有什么样的荣辱观,取决于经济基础。每个时代、每个民族的荣辱观,归根结底是由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荣辱观,评价荣辱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但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对荣辱的判断标准是一致的。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在这里,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充分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之所以提倡“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因为爱祖国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感情。祖国的存在和繁荣是每个人生活和发展的基础,祖国的兴衰荣辱决定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个人对祖国的这种客观的依存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上,便产生了对祖国的深深依恋之情和热爱之心。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和民族赖以独立、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凝聚力。现阶段我国所提倡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我们要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努力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之所以提倡“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和核心。特别是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坚持执政为民,勤政为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向人民负责,努力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努力在人与人之间形成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真正当好人民的公仆。
之所以提倡“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是因为:首先,搞现代化建设,没有真才实学不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其次,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也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前提条件。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显然有助于人们正确鉴别真善美和假恶丑,从而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只有大力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之所以提倡“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因为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劳动者成了国家的主人,人们在政治上是平等的,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劳动,劳动最光荣。我们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干什么工作,都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勤奋敬业,尽职尽责,以诚实劳动的态度和手段,用智慧和汗水去获取利益和财富,争取美好的生活。
之所以提倡“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是因为团结就是力量,人和才能政通。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但又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既然任何岗位和工作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处于与其他岗位和工作有机联系的整体之中,那么,就应树立同舟共济、精诚团结的精神,注重搞好同志之间的团结,平等相待,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创造一个和谐向上的工作气氛,杜绝勾心斗角、互相拆台现象的发生,始终铭记只有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才能干好各自的本职工作,成就我们共同的事业。
之所以提倡“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因为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无诚则无德,无信事难成。在我国古代就宣扬“人无信不立”,素有“一诺千金”之说。我们党历来要求全党同志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要自觉做到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努力推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
之所以提倡“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守所属组织的纪律和社会主义法律,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起码要求。纪律是我们党和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每个公民都要加强纪律观念,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形式体现出来的人民意志,法律的宗旨是维护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尊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尊严,就是尊重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所有公民都自觉做到学法、知法、守法和护法,它是保证国家有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根本前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之所以提倡“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因为艰苦奋斗,事业必成;贪图享受,自毁前程。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异常艰巨的,其工程之浩大、环境之复杂、任务之艰巨,都是过去无可比拟的,仍然需要我们付出长期的努力,进行艰苦创业。“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艰苦奋斗精神来推动现代化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涣散艰苦奋斗意志和艰苦创业精神。
综上所述,胡锦涛同志关于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概括精辟,寓意深刻,内含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八荣八耻”中,“八荣”是积极奋进的目标,“八耻”是防微杜渐的警钟,澄清了荣辱观上的错误认识,确立了是非的明确界限。它们作为道德建设的广泛性要求,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成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三、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向深入,努力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当前,举国上下兴起了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论述的热潮。我们一定要乘势而上,切实把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不断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向深入,确保这一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取得实效,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
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向深入,首先应抓好学习。在现代社会,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要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理论文章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更好地营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浓厚舆论氛围。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真正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向深入,就应重在建设。要坚持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人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行动。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使人们积极参与,共同践行,形成人人身体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局面。
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向深入,还应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要大力宣传表彰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道德建设先进典型,为人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把“八荣八耻”作为重要内容和评选标准。一切社会行为规范,都要体现“八荣八耻”的要求,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有效地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
奋进的中国,不仅要向世界展示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更要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我们深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随着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深入开展,“八荣八耻”必将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社会主义荣辱观这面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必将激励我们奔向新的精神高地,必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20xx-08-0213:26
《倡导八荣八耻党课材料》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倡导八荣八耻党课材料。
www.tkpao.com【】2222
上一篇:党课讲稿-树立正确执政理念切实提高执政能力
下一篇: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