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一五”期间主要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工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百年不遇凝冻灾害、国际范围金融危机和特大旱灾先后来袭,对工业经济运行造成严重影响。但同时,这五年也是令人振奋的五年:全市工业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三创一办”任务目标,攻坚克难、努力奋进,全面完成“十一五”预定目标,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
一是工业总量突破千亿。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058亿元,突破千亿元大关,为“十五”期末的1.8倍;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35亿元,同比增长15%,为“十五”期末的1.8倍。
四是非公经济发展迅速。2012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预计完成增加值417亿元,与“十五”期末相比实现翻番,年均增幅达到14.9%。
五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技术创新项目和“产学研”项目494项;共建成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1个;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7个;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80个。
二、下一阶段主要任务及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市工业发展深层次矛盾更加突出,在周边省会城市加速发展、省内兄弟城市奋力赶超的紧迫形势下,市委八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实现工业加速发展。这既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加快工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对下一阶段全市工业经济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因此,在直面困难的同时,我们更要坚定信心,把握好各种有利条件,加快推进工业发展:从外部来看,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工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级各部门思想统一、行动迅速,为我市工业加速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从内部来看,一是“十一五”期间工业总量持续扩大,已具备一定经济规模;以装备制造、磷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现代药业和特色食品等五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中航工业、中国普天等一批大型企业相继落户,同时,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投资累计将达到3000亿元。工业加速发展具备强劲动力。二是环城高速公路、贵广高铁相继开通,厦蓉高速公路、龙洞堡机场二期加紧建设,十大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三是通过实施机构改革,市、区两级均已成立专门的工业行政主管部门,并成立了各区(市、县)园区管理办公室,工业发展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领导能力进一步增强。
总的来说,我们的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多于困难,下一阶段我市工业经济实现加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三、“十二五”期间工作思路及发展目标
按照工业强省战略及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统一安排部署,“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遵循“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的基本路径,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把实现工业加速发展放在首位,突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按照工业发展“主要在产业、关键在企业、核心在项目、平台在园区”的工作方针,以加大工业投入为抓手,不断优化空间布局,积极推行对外开放,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持续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工业经济在总量膨胀和结构调整上实现的新的重大突破,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及全省工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000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2.75倍。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00亿元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0%。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0%。
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特色优势产业实现集群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实现光纤主干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宽带三个“全覆盖”;实现城市综合管理数字化,传统产业改造数字化和产品智能化;政务信息化指标高于全国省会城市平均水平。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