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我们的朋友,它一直陪伴着我。书籍是我们的老师,它能给我们很多知识和智慧。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先生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我没有什么大学问,但本人也懂得书籍是世界的一个窗口,人们就是通过这许许多多的窗口去认识世界的。书是一艘船,它载着人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书籍又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还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书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又在追求着充实、丰富的精神生活,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书,更离不开学习。
我虽然不是书香门第,但很爱书,喜欢学习。书是我一生的朋友,工作的帮手、思想的导向。我用眼,用心和它谈天说地。我家藏各类书籍500多本,积累的学习、工作笔记近20多本,把日常需要用的知识记在上面,把看书学到的经典东西记录下来。最常看的《晚晴》、《文史天地》、《铜仁报》等,还经常在相关单位找书、报纸学习。能坚持每天收看中央一台新闻,中央七台(军事与农业)节目。坚持学习,一是获得知识,了解时事政治,不至于完全落后,二是清洗烦恼思维,愉快渡过晚霞时光。其次我还业余爱好书法,利用废纸废书练写字,以陶冶自己的情操。参加了县《诗词楹联协会》和《老年书法协会》并是其会员,每年积极参与义务下乡写对联活动,回老家春节时义务给群众写、送对联。二00七年荣获全县迎春对联创作大赛《三等奖》,获二00九年书法作品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第五届乌江三峡百里画廊文化旅游节”书画展展出《荣誉证书》。
因为文化有限,我爱收集一些民间古传,在八十年代初,在民间一近九十岁老人那里搜集到清代考举人、秀才的一篇范文,名为《怜府原情,搬恩陈辞》,对学习很有启发性。还有收集的历史流传资料,在《沿河文史资料》上登载过五篇。有时还写点小诗,对联的,以抒发自己心绪,曾在《乌江风韵》杂志上发表过多篇。在九十年代曾是《铜仁报》业余通讯员,在《铜仁报》上登载过宣传报道文章20篇左右吧,在《贵州农民报》上也见过报。离岗调县老干局后一直参与县城移民工作,二00六年获县城移民工作先进个人。
没有一点点外援的我,以一个人微薄的工资,事禄极微,节衣缩食,集心智力投资下代,两个孩子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毕业了。回忆这些年来,真苦了家庭,对不起父母,使之襟泪已成古泊,泪滴红鬓。
在乡下工作时,学习计算机,曾花过70元参加隔山培训,可是连计算机就没看见过。在两年前,两孩子毕业了,实现了电脑梦,还学会了电脑的简单操作,写了很多个人日记。个人之力用了三年多业余时间无偿收集整理完成了本族10万余字的家谱资料,受族人好评。
读书陶冶了我的情操,读书,让人以快乐。读书,上网,使我的性格变得活泼些,语言开放了些,说话年轻了些,适应广了些,这都是离不开书本和学习的功劳。“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是高尔基的名言,一定很耳熟吧,可现在,它已成为人们精神上的目标。因为人类离不开书,读书,有时我可是废寝忘食。每当我翻开一本好书的时候,一定是津津有味地看,而且非要看完才能去干别的事。有句话说:“食物之味,食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书读得越多,使人知道的东西就越多,眼光就更远,大脑就更聪明,胸怀就更宽广,越能增强辨别能力,做事越会稳重。
要始终继承党的先进性,要拥有高尚的人品和情操。认真学习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健康人生,正确认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学习。
确实,本人有那么多的书,读还是永远不够的,以后要更好地利用它,让它好好地陪我去乐渡幸福晚霞的时光。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