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是我市农环站建站的第一年,在省站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昭通市农环站于2004年4月建立,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我们利用大半年的时间完成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培训、房屋改造、仪器设备购置等工作,为2005年农环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2004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1、昭通市农环站顺利建立
在省站的精心组织下,我市两位同志参加了省站2004年3月19~21日组织的"全省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培训班",两位同志经过认真学习,把省站对农环工作的安排意见分别向市农业局和市政府领导作了全面汇报,各级领导对农环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具体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市农业局积极做好建站的各项工作,并于2004年4月9日下文批准成立昭通市农环站。市农环站站长由市农科所所长赵洪乖同志兼任,并抽调相关专业的技术干部8人组建农环站。
2、起草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意见》
我站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省站的要求和昭通市农产品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起草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意见》,《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我市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总体思路;建议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了我站的工作职责;提出我市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重点工作。《意见》现已作为市政府正式文件发至各相关部门,《意见》的出台,使农环站工作方向明确,有法可依,极大地促进了我站工作的开展。
3、技术培训工作
昭通市农环站现有人员虽然学过相关专业,但工作以来未进行过相关的分析检测工作,检测技术急待培训。在省站的关心和帮助下,我站两位同志于2004年6月到省站进行农产品农残检测技术培训,在为期1个月的培训中,省站的各位老师言传身教,精心指导,我站参加培训的两位同志虚心学习,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取得了检测工作的《上岗证》,为今后检测工作的开展作好了技术储备。
4、检测室的装修已完工,主要的分析仪器已购置
2004年10月,省站的严站长和孙副站长一行亲临昭通指导工作,进一步落实了市农环站检测室的装修资金,在省站的关心支持下,我站学习、借鉴了省站和曲靖市农环站的先进经验,对化验室进行了改造和装修,现已全部完工,验收后即可交付使用。主要的检测仪器已购置了721分光光度计、干燥箱、培养箱、蒸馏水器、振荡器、分析天平、电子秤、酸度计、匀浆机、农残速测仪等仪器,其余的仪器和药品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根据工作需要陆续购置。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宣传不够
农环领域是一个新领域,我站工作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全面掌握,向各级部门、农产品经营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宣传不多,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品牌意识不强。
2、农环站工作还有待进一步规范,执法人员和上岗人员还要进一步培训
我站属于新设立的监测站,部份工作人员对农环工作的了解不够全面,农环工作还有待进一步规范,检测技术只进行了有机分析的培训,无机分析和执法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培训,尽快取得《上岗证》和《执法证》。
3、经费不足,送样、取样、监控布点无交通工具,检测还需购置仪器
我站的建立,省站和昭通市农业局给予了大力帮助,拨给一定经费,所拨经费全部用于化验室装修和购买检测仪器,现急需购买送样、取样的交通工具和后续仪器。
三、2005年工作计划
实现无公害生产是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我站2005年要积极做好建设绿色环境,加快绿色食品生产,培育绿色产品,引导绿色消费,开展农业环境监测、净化农业生产,环境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创造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因此,我站2005年要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 加强法制宣传
2005年要切实抓好《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的宣传培训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让各级农环站的干部严格依法抓好农业环境保护监测工作。
(二)建立健全农产品准入制度,强化标识管理
2005年,对进入我市的主要农产品(初产品)要进行检测,逐步实行准入标识管理,对农药残留超标的要禁止进入我市市场,确保市民用上"放心农产品"。对我市生产的农产品要进行生产环境评估监控,今年计划全市布监控点30~35个,监控面积30万亩,力争在监控区内实行无公害生产,有标识上市。根据节日需要对进入主要市场主要农产品按月按季度进行质量检测。
(三)抓好特色农产品的无公害申报认证工作
2005年要实现苹果、马铃薯、蔬菜无公害申报认证5个以上,在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对企业进行无公害生产指导,帮助他们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进行无公害生产基地认定或产品认证。今年在鲁甸县完成1000亩出口黑大豆无公害认证工作。
(四)完善设施、购置仪器
争取多方支持,改善现有设施和购置仪器,提高检测水平,积极完成省站和市农业局安排的相关工作。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