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会受到一定的动机支配,而择业的动机一般都是由其价值观决定的。大学生自主意识不断加强,但是随着这种自主权的增强,部分大学生的职业追求却越来越保守,他们经不起失败,也害怕接受失败,职业取向日益功利化。
(一)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
网络时代大学生们可以很快地投出简历,也可以很快地查询到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而网络文化的共享性、开放性使得信息源本身不再属于少数人,而是服务于所有在线的人群,每天对于某一个岗位的查询点击率很容易就突破一千人次,万人争过独木桥的情况越来越普及,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生并不怯懦,也不再等待、依靠和观望,而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在一项调查中显示:“92.7%的大学生认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一就业形势’”,选择在“择业时更倾向于听自己意见高达98.6%[1]”,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求职主动性、自主择业意识在不断增强。
(二)职业价值趋向保守和功利化
虽然当代大学生自主择业的意识不断增强,但面对网络文化背景下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青年大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压力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学生不愿冒自主择业的风险而转向寻求其他就业途径。据调查:“在回答‘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此种境况,在就业时你会……’的提问时,四个选项中选择比例最大的就是‘尽量找一个稳妥的符合自己要求的职业’占48. 6%[2]”,调查结果显示:在“假如您毕业后要找工作将会找什么样的工作”的提问中,选择“工作有挑战性”的仅占到总人数的7%。
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题的成因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巨大冲击
网络加剧了东西方文化思潮之间的碰撞,高校网络文化也随之呈现出广泛性和多元化等新的特点,大学生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逐渐增强。与此同时,大学生们的理想、信念、人生意义等终极价值被无情颠覆,面对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和令人应接不暇的思潮缺乏科学合理的选择能力。主导控制力不断减弱,已经发展到堵不胜堵,防不胜防的局面。我们长期思想文化教育的成果在网络世界显得孤立而且脆弱,有时甚至抵不过一句网络用语的攻击力。大学生如果长期流连网络,必然会受到西方文化的不良影响和侵害。
(二)大学生自身原因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由于年龄、生理、心理和社会阅历等原因,类似于遵从意识、认可观念对他们职业价值观的确立、形成还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他们在认识评价自身和外界事物的过程中,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衡量。同时,当代大学生未进大学校门之前接触的就已经是网络文化,而他们自身也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在外界纷繁复杂的文化观念和自身叛逆味十足的个性的双重作用下,这一代的大学生早已不满足于上一代人对现实人给予的结论,总是到处寻找着体现自身价值的途径与方法,但理性的缺乏又易于使他们陷入感觉的迷宫,导致其职业价值观的波动和变化。
(三)教育者自身的能力素质
教育者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两大主体之一,他的能力与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者的言传身教和表率作用对学生发挥着巨大的影响,教育者的言传身教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形成发挥着价值导向和引导作用。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使得网络文化异军突起,教育者、大学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教育者的自身能力素质不断在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生理不断在变化,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也正是在这种互动影响与变化中逐渐形成的。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一)网站建设与“两课”教学的结合
目前,我国专门性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类网站基本没有构建,据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0%的学校建立了思想政治类网站,53%的学生对于学校有没有思想政治类的网站并不清楚。认为网站建设一般,内容比较单一,更新不是很快,有一些理论性的内容和个别过时信息的占25%。可见,加强教育内容的更新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两课”对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在看到国家高度重视“两课”教学的同时,我们发现大学生自身对于课程兴趣不大,甚至是漠视。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在“两课”教学中加强现代网络媒体手段的应用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可以有利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专题学习网站的专题特性与网络主题资源的丰富性可以弥补当前“两课”教学的不足之处。网站的总体结构可参考下图[3]”。
进入网络时代,“教育工作者原有的知识权威和信息传播地位因为受教育对象知识水平
的提高而受到冲击和挑战,影响着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4]”。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更好地武装自己的头脑,抵御外来思潮的侵蚀,更好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更好地教育青年大学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树立科学的“三观”,提高青年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是专业知识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需要具备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之外,还需要具备本专业的业务素质。主要包括生涯发展理论能力、个体与团体资讯技巧、信息或资源能力、训练、咨询与表现改善能力、为不同群体提供生涯咨询的能力、研究或评估的能力[5]。只有掌握了这些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业务知识,才能更好地结合网络的特点去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
最后是其他相关知识。这部分知识不直接和专业挂钩,但是却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起着辅助的作用。主要指的是英语知识、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不仅仅存在于本专业领域,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都有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也是我们教育学生需要具备的,这些是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拓展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内容。
四创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管理新机制
(一)正确处理网络技术与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
教育管理者要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进行综合研究,明确网络技术与教育管理的密切关系,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只能陷入盲目的经验管理。只有不断增强教育管理者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提高网络数据库的运用效率,并通过数据模式掌握和分析大学生价值观不断变化发展的情况,才能使网络的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在教学前期准备中,应该做到对专业课程非常熟悉,同时要有较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可以同计算机软件专业制作人员一样,制作出高质实用的教学课件。
(二)提高网络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为了使教育内容更加符合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初衷,对教育信息的汲取以及对教育软件的开发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测评。学校在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综合素质进行评测过程中,可以设置“国家民族观念、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法纪素质、专业思想素质、心理素质”5个方面,并将其分解出多个小项目,根据这些具体的项目数据对学生进行评估,把各项分数输入计算机,建立量化的教育评价制度,“坚持日常评估和期末评估相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动态评估和静态评估相结合”。
(三)加强遵章守制的法纪教育
网络社会有它自身的组织形式、价值标准和运行规则,处于非政府状态,国家对于网络社会的管理和控制呈现捉襟见肘的状态。这给各国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各国政府必须联合加大以法治网的力度,并制定法律禁止任何人在因特网上非法加入色情、淫秽、暴力等不健康内容,违者要负法律责任,视作违法犯罪,并加倍惩办在网上宣传少年儿童色情和暴力的犯罪活动。而在学校,在校园网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大建设力度,通过让学生自制网页,使班级自我设计、自我发展的综合设计水平和能力得到拓展,同时学校应该在网络上载入能识别并限制色情、暴力的软件,加强对于学生网站的规范化管理。使健康向上的信息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共享,而错误、反动等信息最大限度地扼杀在校园范围之外,通过多种途径,使社会、学校、家庭形成教育的合力,为青年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