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文章摘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能否正常运行,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必要性,阐述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举措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政府部门管理职能转变的需要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单纯依靠政府已满足不了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的需要,只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建立自我发展的机制,才能得到良性发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转变理财观念,创新财务管理制度,为行政事业单位真正成为市场主体,降低成本,合理配置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二)建设新型公共财政体系的需要
目前,我国公共财政体系框架已经初步确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也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进行调整。建立公共财政在客观上要求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应范围,改革财政资金供应方式,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模式,建立一个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充满竞争意识,能规避事业风险,降低事业成本的新型财务管理制度。
(三)融入国际先进理念的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规模、项目和资金的具体安排等基本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单位缺乏自主权,承担的责任有限,所以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忽视资金使用效益、不重视加强内部管理,使有限的经费变得更加紧张,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根据国际惯例,非营利组织单位除了接受政府部分财政补助款外,其主要经费来自于自身经营所得,这在客观上要求非营利组织单位加强经营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创新会计制度,逐步建立管理型的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和手段,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注重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管理。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的有些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认为财务管理工作者仅仅是充当单位付款人的角色,没有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应有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功能。另外,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财务管理工作者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创新意识,业务能力比较低,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只是停留在表层上,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理论掌握不足,没有真正把事关社会稳定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这一重大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并加以研究和探索,致使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严重脱节。
(二)人员素质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者缺乏专业的系统学习,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甚至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者多是调入、或者是从原职工中选拔改行而从事财务工作,未经过专业学习训练,专业技能不尽如人意,业务素质偏低。另外,各单位均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兼岗现象,不相容职务未能合法、合理分离。有些单位出纳兼任记账、档案保管,有些单位记账兼任复核等等。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部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者的责任心不强,加之调换频繁,不能够正确履行会计职能,有章不循甚至玩忽职守。
(三)会计核算方面
一是,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账务处理混乱,收受的原始凭证不规范,对原始凭证审核不合规,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有些发票内容欠缺,购买实物发票不填数量和单价,甚至没有业务往来单位的盖章,手续也不完整,购买实物的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或经手人签字,而且有的领导签字不规范。
二是,固定资产折旧数在资产负债表中不能得以体现,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净值数值相差太远,从而导致资产虚增或虚减,造成在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大量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四)法制建设方面
由于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违法干预或施加不正当影响、法制观念淡薄等多方面的原因,一些单位为了小集体的利益,在会计数据上做文章,假账真算,真账假算,造成账实不符,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以达到转移国家财产、偷税漏税、粉饰业绩等目的。还有一些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财务管理工作,不少单位负责人把关心、重视会计工作用在违法乱纪上,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篡改会计数据,以谋求私利或小集体利益。另外,财务管理人员的执法环境差,财务管理工作者是单位负责人领导下的工作人员,其经济利益直接由单位负责人所掌握和决定,财务管理工作者无法真正行使监督职权。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举措
(一)树立全新观念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者在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必须牢固树立经济效益观念,在筹资、投资及资金的运营上都要讲究投入产出比,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开源与节流并重,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财务工作者必须有防范风险的意识和措施,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风险予以识别、衡量、分析和控制,防范和减少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以及突发性因素产生的影响,尽最大努力回避风险,减少损失,增大收益。但风险与效益是相伴而生的,获取高报酬一般要承受比较大的风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必须懂得如何在风险与报酬之间进行选择,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
(二)加强队伍建设
首先,应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从业门槛,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没有取得会计证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对于没有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和新上岗人员,必须要求其参加会计从业资格统一考试,或参加会计证上岗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持证上岗,对非专业的财会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应予以更换,不得上岗。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能力高的人员充实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队伍中。其次,应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者的进一步组织以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培训和后续教育,使财务管理工作者熟练掌握各基本环节的规定和要求。
(三)强化预算管理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已初步建立起部门预算的基本框架,将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按统一的编报内容和形式反映在预算中,预算编制形式、方法和内容也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初步打破了基数的概念,实行零基预算,全面推行基本支出按定额核定,对项目支出进行评估,按轻重缓急排序,根据财力安排改革。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财务管理的内容将更加丰富,预算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管理方法就不得不发生一些变化。加强和深化预算管理,做到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全面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及时总结预算执行结果,是非常必要的。 (四)加强会计核算
强化稽核工作,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稽核制度,各单位要设立稽核岗位和稽核人员,执行对各种凭证的稽核工作,凡需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凭证都应该由稽核员审核,并加盖“合格凭证”或“不合格凭证”印章。同时,强收款票据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收款票据比较多,收款凭证各有其使用范围,款项的性质不同,会计核算方法也不同。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不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但多数单位存在收款项目和支出分类项目,各单位应当对各收支项目准确地核算和反映,同时明确会计岗位责任,把好会计核算关。
(五)加强法制建设
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进行有效管理,必须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财务管理的法制建设。目前,我国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行政单位财务管理规则》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则》等全国性法规,大多是在原有管理体制下制定的部门法规,因此必须加快立法的进度,建立与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法制体系。此外,还要加强执法工作,使法制化贯穿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使法制成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2、孙立贤,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今日科苑,2008年第14期
3、袁大骧,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安徽水利财会,2007年第4期
4、徐米丹,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若干控制分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