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财务为中心构建商业企业应用ERP结构模式研究 以财务为中心构建商业企业应用ERP结构模式研究 以财务为中心构建商业企业应用ERP结构模式研究
一、商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现状
商业企业物流的流转比较密集,以物流为纽带的业务环节管理是日常业务管理,也是价值链管理的核心。商品数量巨大,交易信息量很大。流转管理包括流转计划、进货管理、销售管理和储运管理,是商业企业运作管理、物流管理的核心工作。
商品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也是价值管理的重要一环,会计核算、统计核算、业务核算、进销存核算分析是经营分析的手段。
(一) 商业企业的信息化历程和现状
信息化有利于企业实现对业务的全过程、多层次的现代化管理,树立企业新形象,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竞争能力,并最终提高经济效益。
商业自动化系统是一套对商业企业物流、资金流、商流、信息流等进行一体化整合和集成化管理的软件系统。它包括对企业供应链、商品内部流转(进、销、存、调、配、退、盘等诸多环节)、促销、财务、人力资源、商品种类、顾客等全方位的管理、决策和监控。其应用覆盖企业的总部、职能部门、卖场(连锁店)、物流中心或配货中心等。
我国商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是艰难曲折的历程。但发展至今,仍然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计算机系统的投入运行使得总经理能够掌握全面具体的数字,部门经理的权利受到威胁,阻力自然而生。普通员工担心电脑化导致精简、裁员,往往消极应对。
分析起来,表层原因好象是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商的问题。其实,最深层的原因是现在很多的商业自动化系统与客户现时的经营管理严重脱节,起不到系统提供商谈合同时吹嘘的那种作用和远大意义。
对商业企业来说,系统提供商设计的管理模式并不一定先进,其业务处理流程可能也存在很多冗长或无用的环节,其业务处理方式可能也不一定符合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要求。所以其在商业自动化实施的过程中,商业企业需要进行必要的业务流程重组,需要考虑计算机化管理的特点。同时,首先要在全公司普及现代商业的管理思想,然后才有可能实施商业自动化项目。
商业自动化的实施过程本身是一个从信息私有化到全面公有化的过程,它强调系统运行的整体性和信息共享,可以帮助商业企业进行卖场商品的合理陈列,制定有效的促销措施,减员增效,降低经营成本,缩短供应链,增强价值链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线,同时可帮助商业企业加强监控,阻塞经营上的黑洞,减少企业的额外开支。
面临着商业从单体店到连锁销售的转变,只有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竞争的焦点在哪里?表面上看是比物流、资金流的流转速度,但在其背后是在比信息流的速度。
北京的西单商场,投资2000万元,实现了单品管理,可以随时了解几十万种商品的进销存调情况,可以实时了解每种商品的供货数据、销售数据,了解哪种商品畅销,哪种花色、款式受到偏爱,为进货、选择品牌、货品摆放提供了依据,支持了细分管理。10万种商品,如果分花色就有几十万种,数据量巨大,没有计算机系统的支持是无法办到的。
(二) 商业企业的信息系统与商业自动化
企业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快速、准确收付钱款,支持电子货币支付,准确及时掌握进、销、存、价格、资金的实时信息,实现商品进销存流转的数据处理,财务电算化,售货方式多样化,进而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经营管理效益,支持经营分析、决策管理。
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看,各类商贸企业可以简单地看作零售业与批发业、专业贸易企业三大类,他们最重要的管理要素是商品流、资金流及与之相伴随的信息流。商业企业信息化经历了从收款机应用到系统应用的两个阶段,信息部门从附属于财务部、配货中心升格到了独立部门,信息技术人员的岗位也从统计员升迁到了信息中心经理。
商业自动化系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软件系统,同时蕴涵着先进的管理思想。商业自动化,首先是商业,然后才是自动化。一套先进的商业自动化系统,其实就是商业现代化管理思想的写照。商业自动化系统是一种导向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全面解决方案。
商业自动化需要商品分类编码、条形码应用、物流配送技术、商机装备、报表、销售凭证,还需要组织机构进行标准化管理。商业零售业的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是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商品分类编码、条形码、物流配送技术、商机装备、凭证报表等方面面都需要标准化。
商品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可以组合不同的业务处理流程,以适合于不同规模、不同业态、不同管理模式、不同经营理念、不同核算体制的业务处理模式上的变化。
国际上的先进商业企业普遍在资金流、信息流有效运作的基础上建立大型的物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统一配送、统一调度。商业经营的发展趋势是连锁化、配送化经营和仓储会员店经营。完整的商业企业管理系统包括物流配送支持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订购管理系统、电子货架、货架管理、电子导购系统、网上购物系统。
我国商业企业的做法,是最初比较习惯只购买硬件,后来开始重视购买正版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工具等系统软件。一旦准备应用商业自动化管理时,总是由电脑部经理先找若干系统提供商来投标。企业何以能在短时间里就能弄清一个复杂的商业自动化系统功能并确定某一个开发商的系统就能适用于本企业的管理要求呢?结果是,哪一个厂商口才好,许诺得多,公关工作做的好,便有可能被选中。在实施商业自动化系统过程中,企业提什么要求系统提供商都尽量满足,而不考虑要求与业务流程的合理性。其结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国外的商业企业在准备实施商业自动化系统时,一般都是首先去找管理顾问公司,如麦肯锡、贝恩等帮助企业进行管理咨询,选择合适的商业自动化软件,组织系统实施应用。
如果商业企业能将客户、系统提供商、管理顾问公司三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共同来组织商业自动化系统的实施,一起来帮助商业企业从商业自动化项目中获得价值。商业企业愿意花钱购买一个全面的商业解决方案。这个方案不仅包括商业自动化的应用软件,软件里面深藏的内涵,如管理架构、商业理念、业务流程、核算体系、供应链重组、客户关系管理、商业智能等。
(三)WTO环境下企业应用ERP现状分析
面对WTO环境,企业开始真正重视ERP,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抓管理,都在谈论ERP。进入2001年,企业对管理软件,尤其是ERP软件的需求猛涨起来。
ERP不是一个纯技术的系统,其灵魂是管理思想,主体是体现管理思想的管理应用模式,对于企业应用ERP,最重要的是中国管理模式。
“ERP”即“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源于80年代中期,90年代在欧美风行,90 年代中期开始在国内被广泛接受。其实质是指对在企业供应链、价值链及信息链上的所有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使用。
从2001年开始,ERP在中国开始真正地进入加速跑阶段,企业开始真正重视ERP,并把ERP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市场的成熟度使然。二是随着国外先进管理思想的引进,国内企业逐步接受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思想。三是中国加入WTO,企业预感到未来的冲击,尤其是较早就参与国际竞争的行业,企业更感受到压力,促使他们迫切希望引入先进管理软件。四是国家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对行业、企业的政策进一步调整。五是网络经济泡沫的破裂,使企业真正理性地认识到上ERP是企业信息化的正确途径。六是国家开始大力支持企业信息化。有了政府的支持,内外环境的促进,企业的自身需求,因此,今天ERP在中国的升温很正常,也很理性的。
二、实施ERP的基本条件
(一) 业务分析与业务流程重新设计
由于现有流程是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与手工处理相适应的,所以这些流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无效的活动,流程的运作成本高,效率低下。现以某企业的采购管理流程为例,进行分析。
由于紧急采购量大,为满足商品销售要求,降低了对采购管理的控制。比如:许多采购没有采购订单。即使采购基本上按使用部门的采购申请执行的,但在库存商品中,仍有不少呆滞库存。原因是销售部门提出了采购申请,但等到采购入库后,由于各种原因不来领取。
由于商品销售任务紧急,采购的商品还没有办理入库手续,就直接发到商品销售现场。仓库商品与财务对账工作量大。
根据上述业务现状,项目小组首先要对采购流程进行优化。一方面要通过流程加强对采购环节进行控制;另一方面,要简化采购流程,提高效率。根据ERP的管理思想,标准的采购流程
(二) 让企业决策层先接受ERP软件的管理思想
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企业决策层是否真正明白和接受企业管理软件提供的管理思想。
一个ERP企业管理软件通常都有着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企业在准备购买和应用企业管理软件之前,就应清楚地意识到即将应用的企业管理软件将会对自己原有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产生冲击。
在实施ERP企业管理软件过程中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就是要对原有的全部业务流程进行重整(就是BPR),包括对业务流程的定义、评价与调整,以建立新的规范化业务处理流程。一般来说,这项工作既复杂,又耗费资金和人力,通常需要专业化管理咨询公司的管理专家提供帮助。
一个新的管理软件系统的实施是改变和优化业务处理过程的催化剂。整个软件实施过程要求将业务流程的调整和重新设计与软件功能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步进行。其中对企业管理将要产生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