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中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1)

泡谜语网 首页 谜语目录 脑筋急转弯 对联 名人名言 谚语 励志 句子 风水运势 文秘写作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工作报告 合同范本 党团范文 心得体会 演讲稿 演讲致辞 礼仪范文 哲学范文 条据书信 简历范文 其它范文 论文 著名诗人 诗人故事 词牌名
谜语网> 工商管理> 循环经济中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1)
循环经济中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1) 时间:2015-10-03 12:20 浏览: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随着循环经济的兴起,必然对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探讨了循环经济的内涵、特征及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并着重阐明了在循环经济中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

关键词:循环经济;传统经济;管理;理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之间矛盾的加剧以及生态科学的迅速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在经济生产中以新知识、新的管理理念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实现资源循环。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实施,当前很多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特征
从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原始经济阶段;农业经济阶段;工业经济阶段;循环经济阶段(知识经济的初级阶段,又称为后工业经济)。那么何为循环经济呢?所谓循环经济就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方式转变成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具有3个重要的特征:第一,循环经济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其表现为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使物质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经济发展模式;第二,循环经济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中,摆脱了传统工业经济那种“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误区,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第三,循环经济是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而且,循环经济还延伸了生产链,推动了其它新型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二、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1. 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同。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自然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线性流程组成的开环式经济,人们通过生产和消费从地球上提取物质和能源,然后把污染和废弃物大量地排放到空气、水和土壤中,因而是一种高消耗、高排放的“牧童经济”(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哈丁的说法)。循环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新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低的程度。
2. 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治理方式不同。传统经济采用的是事后末端处理的治理方式,而循环经济采用的是预防式的治理方式。传统经济中人们关心的是污染物产生之后如何治理以减少其危害,即环境保护的末端治理方式。而在循环经济中人们注意到要采用资源化的方式处理废弃物,并且把零散的废物回收利用和减量化的做法整合成为一套系统的、以避免废物产生的循环经济战略。
3. 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不同。传统经济的发展导致资源衰竭、环境退化,迫使人们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它将引起一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革命。循环经济要求以对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由此可见,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具有本质区别,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化势在必行,同时这也就要求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必须紧随这一时代潮流,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转变传统管理理念,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循环经济中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
循环经济的产品生产和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企业在生产中应本着如下原则进行:产品设计时要考虑节约材料,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在工艺流程设计中要注意尽可能节能降耗,降低废品率;企业产品应当经久耐用,使用范围要尽可能广;企业生产的废弃物要尽量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对现代企业来说,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新的管理内容和方法,而且循环经济的理念也改变了企业产品生产和企业管理的理念,其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3R制造管理法。循环经济的“3R制造管理法”是由美国杜邦化学公司借鉴生态循环而首先创立的,即要求企业在生产管理中投入原料减量(Reduce)、原料循环利用(Recycle)和废弃物再利用(Reuse)。投入原料减量化是指在企业生产中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或消费的目的,从而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其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重量轻型化,并要求产品包装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原料循环利用是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末端处理负荷,要求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之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废弃物再利用是指为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物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重复使用。当前社会上一次性产品的流行风潮往往造成大量自然资源的浪费,所以企业产品生产应当从一次性向经久耐用型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如德国的奔驰汽车公司就独树一帜,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坚持保持产品的高质量、高性能、高价位、长使用周期、良好的售后服务,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 从条块管理向矩阵循环管理的转变。矩阵循环管理是循环经济中企业产生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它是指企业为了某一工作目标,把同一领域内具备相当水平的创新元素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矩阵,通过管理使元素及行列按一定的规律变换、循环,从而创造条件,激励企业创新。当前传统工业企业的集中、分工严格的条块管理,把企业分成诸多职能部门(如生产科、技术科、销售科、一车间、二车间等),都是为了适应工业生产的集中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然而,随着循环经济企业中产品向分散化、柔性化的转变,企业管理自然趋向于自主的柔性管理即矩阵循环管理方式转变。在矩阵管理中,创新往往被激活,鼓励、交流循环,再产生新的创新,然后再循环。例如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车间主任可以同技术科长进行元素置换(在一定期间内),形成循环;车间也可以和销售科形成行列组合来激发技术创新。
3. 知识管理理念的建立。传统企业往往注重的是对人、财、物的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大多只是针对岗位上人的管理,把人看成是一台“活的设备”,这种管理是一种静态的、非创新式的管理,往往难以激发出人的自主活力,因而循环经济中的企业更加需要重视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是要把传统企业单一的技术管理扩大到信息管理、决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来增强并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知识管理也是要把对人的单一培训管理扩大到学习管理和创新管理。知识管理实质上就是对企业宝贵的知识资源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开发和优化配置,它涉及知识的创造、收集、组织、扩散、利用及知识资源的创新及循环。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将企业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最终达到在企业内部实现知识共享、创新循环,从而使得企业知识资源得以充分运用,使得企业通过不断的创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知识管理中人的管理是核心,企业要把人真正当成有知识、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活的人”来管,不断向他们灌输循环经济的理念,把企业办成循环经济的企业。
4. 从传统质量管理向循环经济的质量管理转变。传统工业生产是通过单一产品、大批量的硬性生产,从而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获取利润的目的,但这样的片面追求标准化的生产容易造成投入原料的浪费,不能够加以循环利用。而循环经济的生产必须面向多样化、小批量的柔性生产转换,即向新的标准化即ISO14000系列标准转换。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同时也是企业的生命。传统的ISO9000质量标准仅仅是在企业内部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ISO14000系列标准是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制定的,它把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管理扩大到包括企业生产环境的大系统,即企业不仅要在内部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还要保证外部的环境质量。这就要求企业尽可能少地投入自然资源,实行清洁生产,尽可能少排放废物,同时还要保证其产品的使用寿命周期,以减少产品消费后的废弃。ISO14000质量认证实质上是对企业管理和产品生产提出了循环经济的要求,即从循环经济大系统的理念出发,要求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它有利于促进企业向生态型生产和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投资,促进企业内外效益的有机统一。
5. 企业从竞争向合作方式转变。在传统的企业生产中,企业与企业之间主要是竞争的关系,形成这种关系的主因在于稀缺的自然资源有限、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限、市场也有限,因此企业之间只能靠竞争来占有有限的技术、有限的资源、有限的市场以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一个企业的废料完全可以成为其它企业的原料,一个企业无用的技术完全也可以成为另一个企业有用的技术,一个企业弃用的市场(如废气物利用市场)完全可以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市场。因此循环经济提倡形成网络化的循环协作关系,在企业间形成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彼此协作的新型关系。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循环经济的理念,在企业间形成相互协作的新型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企业兼并或联合,做到资源互补循环、利益共享,最大限度地获得企业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2.李廉水.二十一世纪经济——谁主沉浮.海天出版社,1999.
3.杨冶华,钱军.知识管理——用知识建设现代企业.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222
上一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系统评估方法的新发展(1)
下一篇: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1)
相关文章 《企业以人的绩效为本》 战略联盟——我国中小企业实施 企业战略网络实践与启示 企业管理创新的特点、过程及机 企业伦理建设在当代企业管理中 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再思考 关于品牌战略与对策的研究 E
泡谜语网http://www.tk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