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第二次如此大规模的讨论光伏上网电价问题了。《能源》杂志记者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目前已将标准初步定在1.1—1.2元,比敦煌招标项目的1.09元高出了0.1元左右,但这个方案仍在内部讨论当中。 半年前,甘肃敦煌10兆瓦光伏项目通过招投标形式,确定了1.09元的“标杆电价”,原以为以后的光伏项目都按此标准。然而,时隔半年,又传出了提高定价的消息。对于原来的定价,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一位不愿具名的权威人士对《能源》杂志记者说:“当时只是说敦煌项目‘有标杆意义’,1.09元的‘标杆电价’之说是一种误读。” 至于缘何重新定价,上述人士称是“国家能源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相互协调的结果”,起因是经过对项目调研得出了企业微利的结论。 但是,无论哪一个是真正的“标杆电价”,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即光伏定价的重要意义。光伏上网电价一旦确立下来,那么,解决光伏上网瓶颈就迈出了第一步,从而才会有后面各个环节的跟进,实现整个产业的有序发展。 1.09元是一种误读? 敦煌项目的招投标应该说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探讨光伏上网电价问题,业界都将其看成光伏产业正式启动的一个信号,而招投标的价位也同样被视为光伏上网电价的风向标。从竞标者的名单就能看出端倪,几乎囊括了国内光伏产业最领先的企业,据统计,竞标申请者曾达到了50家,参与最终竞标的也超过了30家,其中不乏一些强强联合体,比如,国投电力与天威英利、中广核与苏州百世德、无锡尚德与中国节能的联合体等等。 一波三折。招投标现场竟然传出了0.69元的低价位,很多人称之为“搅局”。自然,报出这个低价的国投电力与天威英利第一个被淘汰出局。 经过了几个月的竞标、筛选,最终选定了中广核集团与比利时Enfinity NV集团、江苏百世德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其投出的1.09元也随即成为人们眼中的“标杆电价”。 然而,此“标杆电价”的地位仅仅坐了半年,第二轮关于新的“标杆电价”的讨论骤然形成。 “1.09元并不是‘标杆电价’,这是很多人的误读。当初招投标时只是称甘肃敦煌10兆瓦光伏项目具有标杆性的意义。”这种解释让业界更加关注起敦煌项目的进展。 “敦煌项目进展很缓慢,已经进行了初步测算,能达到8%的微利。但是必须要提出的是,这个项目是在西部戈壁滩中,如果是在东部,肯定连微利也达不到。”采访中,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研究员李雷对《能源》杂志记者说。 或许重新调价的缘由正在于此。“企业认为1.09元这个价格有些低,接受不了;也由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的价格测算方式不太一样,为了达成一致的意见,这几个月也一直在协调。”某不愿具名的相关人士如此解释。 “1.1—1.2元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到西部去调研的结果,统一的光伏上网电价是一定要出的,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次开始做草案了,现在透露出1.1—1.2元的价位只是吹风,想看一下行业内的反应,毕竟规划没出台还可以随时修改,一旦定下来就很难再改了。”上述人士说。 然而,对于这个价位,很多企业称还是无法盈利。“我们专门做了一项针对光伏企业的调研,尚德提出要在1.5元左右才能盈利。多数企业的报价都是1.5—2元。”李雷说。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表示可以接受1.1—1.2元的定价,中晶光伏董事长王天琪接受《能源》杂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1.1—1.2元最适合目前光伏产业的市场定价。当上游企业把硅材料定为每公斤400元的时候,其利润空间还有50%以上,所以没有影响。我们公司拟定的上网成本价为0.115元,加上利润税金价格在0.8元每度左右,还有相当大的利润空间。” 报出低价的还有英利集团,对此,《能源》杂志记者得到的解释是,英利涉及整条光伏产业的链条,由于没有中间商,节省了很多流通费用,并且英利一直致力于技术改良。但是再低也无法实现其报出的0.69元而不亏损。 无论是中晶光伏还是英利,这毕竟是个案。更多的企业倾向于尚德报出的1.5元,按照这个价格,设备制造商会有大约10%的毛利,电站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