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催生了欧美等国发起的绿色新政潮,环境保护、气候问题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凸显,国内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推进环保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环境保护是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而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那么,怎样通过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们认为应当做到“五促进一提高”。 采取多种手段促进结构调整 一是标准引导。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步修订、提高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排放标准和准入条件,引导企业不断改进技术、工艺和装备,实现节能减排、转型升级。今年,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将提高印染等3个行业的准入条件,在造纸等行业中实施新的、更高的排放标准。 二是准入把关。要改革和完善现行的环评审批制度,坚持空间准入、总量准入、项目准入“三位一体”,专家评价和公众评议相结合。把好空间准入关,要实施环境功能区规划尤其是利用县(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加强环境的空间管制,促进产业布局优化;把好总量准入关,通过规划环评以及实施新上项目污染物不同比例削减替代和区域限批等手段,控制高污染行业;把好项目准入关,对优化结构、节能减排、改善民生的项目要大力支持,提供绿色通道,主动搞好服务,对“两高一资”项目予以拒批。 三是监管倒逼。要通过严格的执法监管,强制淘汰那些靠违法排污、转嫁环境成本生存的落后产能。关键是加强基层执法,使执法监管到位、处罚到位。 四是减排推动。通过继续实行减排约束性指标,督促地方政府加强环境保护,主动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五是整治促进。浙江省两轮“811”环境污染整治成功经验说明,通过采取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的综合手段,实行关停并转措施,不仅有利于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污染整治,而且能促进产业结构的提升和区域的优化发展。 六是服务助推。要通过开展环境管理咨询和培训,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帮助企业提高污染防治能力,帮助基层提高监管能力,促进结构调整。 解决突出问题促进民生改善 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省环保工作的重点是: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实施以整治灰霾为重点的清洁空气行动;抓好水污染防治,重点是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和平原河网的整治;抓好农村污染整治,重点是抓好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整治(畜禽养殖业的污染已经成为平原河网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抓好重金属污染的整治;抓好重点区域的环境污染治理。今年全省有4个区域性重点环境问题整治要实现“摘帽”。要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加强污水、垃圾、危废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监测能力和监管能力建设,从今年起,对县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要建立24小时动态监测的水质自动监测预警体系。要加快推进环境管理信息化,从今年起实施《浙江数字环保信息化发展规划》。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生态创建 一是要继续开展各项创建活动。通过城乡一体的生态县、生态乡镇的创建活动,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和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社区、绿色饭店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搭建社会动员、公众参与的平台,改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些活动中,地方党委、政府积极性很高,群众参与热情也很高,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是提出有关总体评价指标体系。要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提出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障的总体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产品要开展绿色认证,以此加强对社会的引导。 三是要完善生态省考核的指标体系。配合组织部门,把这一考核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以此引导党政领导的政绩观和行政行为转变。 发展环保产业促进科技创新 环境科技是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环保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这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以绿色为引领的。浙江省政府去年下半年首次召开了环保产业发展和环境科技创新大会,对这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今年,浙江省在环境科技创新方面要重点抓好3件事:一是抓好设在临安市的环保科创基地建设,按照研发、产业化和培训“三位一体”的思路推进;二是抓好省环科院和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联合组建的环保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做好技术示范、推广和应用工作;三是抓好一批重大项目的攻关。在环保产业方面,我们在继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