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上半年社会消费商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增速在放缓,这跟汽车有关系;从消费来讲,这个影响的根源在于劳动者的报酬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当中所占比重太小是什么造成了中国车市的低迷?这种低迷是阶段性的还是漫长寒冬的前奏?是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了车市,还是车市影响了宏观经济走向?中国经济的未来向何处去?中国车市的未来向何处去?
本期杂志,《汽车商业评论》记者选取了国家有关部门的3位专家——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国务院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副部长杨建龙和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的专题演讲,作为对上述问题的一个解答,供读者诸君参考。最近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的宏观经济与汽车的生产和销售之间的关联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密切。所以,要研究好宏观经济,汽车是必须要了解的一个行业。反过来,汽车行业的发展,也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对汽车行业也产生影响,相互之间的关联度在加大。我主要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汽车产业的发展,实际上主要谈宏观经济形势。我着重讲两个问题,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最近大家讨论比较多的,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怎么去看这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在这样一个经济环境下,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会有哪些影响。这两个问题,我会结合着一起来讲。谈什么硬着陆很多人说,中国经济目前的情况类似于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前后的那个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把年度放长,从整个本世纪以来季度GDP来看,就能够看得更清楚,现在的9.5%、9.6%左右的增长,实际上远远超过亚洲金融危机本世纪初的前三年,那个时候整个经济增长速度在8%-9%之间。大家还要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十多年前,中国GDP的总量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也就是说那时候的分母是很小的,基数很小,那时候增长8%-9%。现在是在高基数的情况下依然增长9.5%、9.6%,依然是一个很高的增长。这谈什么硬着陆?我们再看企业景气调查的数据。当前企业景气数据是135左右,在历史上是属于比较高的状态,表明企业家的信心或者企业经营的状况总体讲是处于历史上比较理想的位置。那么,对比金融危机期间(2008、2009年),那个时候景气指数迅速下滑。我们看预期2010年三季度的景气指数,基本上是平稳的,甚至有所上升,说明当前不存在这样一个所谓硬着陆的状况。我们看银行家的景气,银行家的信心,高度景气,当然,和大家的资金需求非常旺盛有关系。银行业景气,银行家对宏观经济的信心依然是强的。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数字,只是很多人忽略了,经济好不好,有一个数字很重要,什么数字?就业。大家知道美国、欧洲现在经济困难,为什么困难,因为有非常高的失业率,失业率高,意味着企业家没有信心,不愿意招工人;失业率高,影响消费,影响投资,影响整个经济的增长,影响整个国民的信心。再看企业赚不赚钱,企业的利润保持28%左右的增长(上半年),销售利润率是6.2%,是历史的高位。这说明企业是赚钱的,赚钱的情况下,大家都是有信心的。再一个,当前的经济增长并不是说政府主导,实际上当前的增长是我们整个经济体的内在动力在增强。我们看一个数据,全社会投资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增长速度,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长了33.8%,全社会是26%,国有的只有14.6%,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民间充满活力,因为投资是要花钱的。所以,民间的活力是非常强劲的。民营工业的增长速度也明显快于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增长速度。这个数据也反映了内在动力非常的强劲。我把行业的数据也给大家看一下,销售利润率,上游企业很好,反映了当前的一个特征,就是采掘业、煤炭、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矿这些行业很赚钱,价格很高,所以销售率非常的高。汽车,我们看交通是设备制造业,销售利润率是7.8%,也比较高。整个工业平均水平是6.2%,尽管我们汽车产销增长速度回落得比较大,但这是一个理性的回调,依然是挣钱的。所以,这个情况并不意味着硬着陆,中国经济目前增速的适度回落完全是调控预期的一个方向。我们采取了不断地加息,不断地提高存款准备金,使企业融资出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中小企业:我们还在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淘汰落后的产能,很多地方都在收缩,影响增长。现在这种增长正是我们经济转型的需要,是我们调控的需要,是我们应对通货膨胀的需要。所以,这不是硬着陆,而是一种理性的调整。融资难与消费不足当前的问题在哪里?为什么大家有这么多的恐慌?我觉得第一个问题,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有一些问题。看企业景气指数,中小企业的景气指数比较低,尤其是小企业:看流通资金的景气指数,可以看到小型企业的指数是比较低的,是不景气的状态,说明他们的融资非常困难。在这样一个适度紧缩的环境下,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怎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我说的是那些正常的,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换个角度想,现在主要是资金问题,市场没有大的问题,和08年、09年的情况不一样。那时候最大的问题是订单没有了,现在你们看,即便是小企业,订货情况依然是景气的,超过100。我经常讲,看一个行业,看一个企业好不好,看四个方面,第一,东西好不好卖:第二,赚不赚钱:第三,他敢不敢用工:第四,敢不敢投资。从定货、盈利、用工和投资这些方面看都处在景气曲线,即便是小企业。但是小企业的资金情况是比较紧张的,这是当前的现状。当前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消费不足。我们强调转型,强调要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的现状,但是这个事情没有做到,甚至可以说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实际上,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所占比重比去年上半年的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工业,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反而在上升。我们经济对投资的依赖,尤其对重工业的依赖非常大,因为重工业对应的是投资。上半年的社会消费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在放缓。这个里面跟我们汽车有关系,实际上汽车的影响是不小的。今年上半年汽车增长是15%,这是名义增长,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2.1个百分点,这是非常大的影响,说明汽车对宏观经济是有影响的。从消费来讲,这个影响的根源在什么地方?我个人认为是因为我们收入增长不快,尤其是城镇居民的收入。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明显低于前些年,只有7.6%,这个严重制约了我们消费的增长。大家知道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的增长有助于促进消费的增长。对于城镇居民来讲,收入增长,不仅仅从数量上有助于推动消费的增长,而且从质量上收入的增长与消费结构的升级密切相关,消费升级又和汽车密切相关。大家知道从普通的家电消费到汽车消费是一个台阶,你的收入增长才会推动结构升级。让工资提高得更快一点对于下半年的经济走势,从三个角度看,我们会不会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出现硬着陆,或者明显的下滑呢?从综合来讲,货币方面的缩紧会影响投资,尤其会影响高耗能工业方面的投资。但是,我们也面临一些促进投资的因素,比如保障性、战略新兴产业、水利工程以及系列民生工程等,实际上我们做过几次仔细的测算,今年下半年的投资仍然保持平稳增长,可能会有回落,但不会出现明显的下滑。但结构会出现变化。所以有些方面的增长会很快。那么,我们的消费点在什么地方?我们大家看到的消费品,冰箱、彩电、洗衣机,每百户拥有量的增长线几乎是平的。它的扩张要靠更新和城市化。我们再看一下汽车、电脑、照相机,它的增长线是斜的,斜斜地往上,它是一种增长的态势,这个态势远远没有结束。怎么能够使这样一个消费增长再加速?关键的问题就回到我刚才说的收入。现在我们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近有一个动作开始了,9月份就要实施,就是个税的免征额提高到3500元。我想这只是第一步,还有很多步要走,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比如要提高劳动者的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当中的比重。农民还是可以的,农民这些年的收入增长很快,对消费产生很大刺激,这里有两个因素:一是农产品价格上升,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农产品价格上升带来的,农产品价格上升或多或少对农民是有利的:二是去年富士康事件以后,普遍对农民工上涨工资带来的影响。收入增长,从数量上看,跟汽车的消费是密切相关的,而这个相关度不是线性的,它在一段时间会爆发,呈几何曲线式地增长。我们认为为什么汽车消费前几年会出现爆发呢?因为它们的关联度不是线型的。我认为这种爆发,在今年是一个理性的回调。未来比较快的增长依然是可以期待的。从堵车的场面,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汽车的需求有多么的强劲。这么堵,大家还对汽车这么感兴趣,为什么?就是因为它压抑不住人的需求,所以北京要限购,限购并不意味着没有需求了,而是需求太多了。所以,我个人从经济的角度判断,汽车的增长远远没有到头。刚才说了投资和消费,现在说出口。出口的话,金融危机后,中国在全球率先采取了刺激政策,所以出口增长要领先于全球。但是这种情况今年下半年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什么变化?有两个因素,第一,我们的决策层已经逐步做出一些决策,就是增加进口,减少顺差,减少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对中国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从这个政策上讲,就会使得我们的出口或者顺差对增长的贡献减弱,甚至是负的贡献,正如上半年一样,这是第一。第二,从全球形势来讲,出口依赖于别的国家的需求,从现在来看,全球情况并不乐观,生产者、消费者在混动,美国也在混动,刚才讲失业率居高不下,表明企业缺乏信心。欧洲的债务形势比较严重,目前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敏感的时间点上。所以,总的来讲,我的判断就是投资增长会温和地回落,投资结构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消费还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这个没有问题,但是我们期待的是突破,期待的是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让劳动者的收入、工资提高得更快一点。当然,还要加快社会保障的力度、完善的力度,使老百姓有钱了还敢花钱,这对促进消费非常的重要。出口的增长,在政策的作用和国际形势变化的情况下,我们预期出口增速会趋于回落,进口增速会快于出口,所以整个进出口的贸易对GDP的贡献会减弱,甚至出现负增长。(这是作者在2011中国SUV,趋势论坛上的演讲,ABR记者根据录音整理,此处有删中国节。)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