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还在为写论文而发愁吗?查字典论文网为你编辑了邓小平理论论文,希望能帮助您写论文,供您参考!
党的十八大指出了复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而令人向往的目标。应该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辉煌,但这离我们伟大的理想还有一段的距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说法,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攻坚阶段,如何使中国冲出去,实现中国梦,我们还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思维。笔者今天就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出自己的认识。意在通过对邓小平理论的重新学习,目的是如何认识我们在新形势下,解决我们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解决了中国的温饱问题,走向了富国强民的振兴之路,所以,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要复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该怎么办?我想,通过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问题的重新学习,应该对我们有新的启发。
邓小平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它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而且对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新的概括和总结,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阐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成了一整套新时期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进而成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而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而总结出来的革命和建设理论;实践证明,这个理论是一条真理,从实践上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
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自身又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这就是如何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矛盾,很显然,诞生于19世纪四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不可能解决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所有问题,何况马克思主义诞生时,还没有作为一种制度的社会主义,(1871年的巴黎公社仅是社会主义的一种尝试),社会主义要发展,就必须解决社会主义所面临的各种矛盾,而解决这个矛盾的前提是要有一个科学的理论,那么,这个科学理论是怎样建立?他要以哪个理论作为自己的思想理论基础?他立足于什么样的实际?
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要搞好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改革开放,必须实事求是,这就从根本上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仍然是我们的行动指南,但是必须发展,两个“凡是”、教条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我们的一切理论必须立足于中国实际,并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灵活地、实事求是地和中国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在这个基本原则指导下,经过二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并且在这个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他所取得的成就为世人瞩目。
邓小平理论概括起来,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上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并把这一原理概括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就为以后我们的改革,作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它能使我们彻底解除思想上的种种禁锢和束缚,胆子放大;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上,从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方面,首先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时他根据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又不拘泥一些具体论述,而是在这个基本原则的指导下,科学地提出了“不吃大锅饭”、“按劳分配”、肯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鼓励竞争、尊重价值规律、提倡“多劳多得”、“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为手段实现共同富裕,生产关系只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不能超越和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事实证明:正是在这些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完善,从而使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在科学社会主义的问题上,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谁否认这一点,谁就下台”,这一理论的提出正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下而总结出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都已证明:只有四项基本原则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除此之外,别无良策,而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得出的必然结论。正是在这一基本原则指导下,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行为准则,根据唯物辩证法提出来改革开放论,同时有关新时期的理论建设、思想、文化建设,党风建设、廉政建设、党政机构和作风建设、法制、教育、宗教等等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都进行了论述,形成了一套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科学社会主义新的理论体系。
【】2222
上一篇: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研究论文
下一篇:浅谈以全球化视角看邓小平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