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视角下森林旅游景区战略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回归大自然、返璞归真、欣赏自然美景、热爱静旅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森林旅游因其独特的天然生态价值和景观游憩价值而受到民众青睐,人们日益借助森林旅游这种休闲活动来体验优美的森林景观和富有天然野趣的森林环境。中国森林旅游发展态势良好,走出城市享受天然静环境成了 人们内心的渴望,因而有必要加强森林旅游研究。文章借鉴企业文化管理思想来研究森林旅游景区战略管理,为我国森林旅游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森林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森林旅游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但由于森林旅游是一个新概念,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以致于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
(一)景区管理理念落后
一些森林旅游景区受“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利益驱动,盲目追求规模经济,盲从范围经济,强调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许多景区资源内涵与森林文化挖掘不深,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倾向严重,粗制滥造人造景观,牵强附会名人历史与民间传说造成庸俗的旅游吸引点,有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没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没有突出风景名胜资源的自然特性、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二)景区旅游产品服务化滞后
部分森林旅游景区对旅游者服务的标识牌、对景区有代表意义的重要生物物种的说明等旅游解说系统的建设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致使森林文化教育功能滞后,导致森林旅游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1]。同时旅行社工作人员、导游员、景区服务人员、景区管理人员、景区附近的饭店服务人员等服务缺位,使景区难以满足旅游者的森林旅游需求,致使旅游者满意度下降。
(三)景区“人本管理”缺失
森林旅游景区人群主要有景区各类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组成,包括景区内导游员、景区服务人员、景区管理人员、为景区旅游者服务的饭店服务人员及旅游者。森林旅游的持续发展涉及林业、旅游、生物、地理、历史等众多学科的工作人员,目前大多数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落后,景区缺乏对在岗人员的培训、轮训等规范化管理,因而景区的经营管理理念与管理制度难以贯彻到每个工作人员,景区管理文化共识难以形成。
(四)景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欠缺
一些旅游热点的森林旅游景区忽视森林旅游资源承载力,无节制地接待旅游者,造成旅游资源难以负重,旅游者人满为患,旅游环境责任难落实,旅游者行为对资源的破坏是不容忽视的。一些景区在缺乏规划和论证的基础上粗放开发和过度利用森林资源,为建索道、公路、饭店毁坏大片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使森林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的伤害,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及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二、企业文化视角下森林旅游景区战略管理
通过“文化”这种可感知的属性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发挥景区企业文化的各项功能,整合创新景区企业文化各层次特质,在旅游景区景点竞争中创造新的旅游价值,把景区各类资源变成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一)强化景区经营管理理念
森林旅游景区企业文化管理既然是一种灵魂管理,它必然是森林旅游景区的灵魂与景区的根本旅游经营理念一致,使景区价值观作为景区旅游经营发展的主导并发挥价值观对景区旅游市场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景区全体员工价值观与经营哲学必须是战略性思维,把“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林业发展战略要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三大战略效益为核心经营理念,围绕核心经营理念,形成景区的远景即对未来的梦想与目标才能实现战略的阶段目标。
(二)完善景区旅游产品
森林旅游景区森林旅游产品物质文化是景区企业文化结构的最外层,它直接适应于各级政府的政策管制、旅游者、旅行社、饭店、森林旅游竞争者等景区外部利害攸关者。森林旅游景区应当设计建设符合环保要求与维护生态平衡同时又能满足森林旅游者旅游需求的旅游产品,应当使旅游产品物质文化既灵活适应景区外部环境,又能够恰当有效引导景区树立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景区精神文化与森林文化、完善景区管理制度、优化景区职工服务管理、规范旅游者文明旅游行为,进而从整体上提高森林旅游景区旅游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三)规范景区管理制度
森林旅游景区制度文化指导并直接影响其景区职工与旅游者行为文化,进一步影响到景区旅游产品的经济效率。景区管理制度必须以根本经营理念为指导,体现新人道主义的人本管理,并随着景区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改变而演进,使景区管理制度从表到里、从文本到实践达到高度统一。经过经营理念整合的景区管理制度生命力强,能够内化职工信念,给职工以信心与鼓舞,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
(四)提倡文明的旅游行为
规范旅游者的行为文化,让旅游者知道保护生态环境,学习森林文化的重要性。景区必须根据自己的根本价值观,结合自己的特殊性,整合出一套有个性的行为模式,以此形成自己的文化个性,塑造景区个性形象和职工集体个性,增强职工认同感和归属感,造就景区对环境的特殊适应性。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