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耕火种的生存智慧

泡谜语网 首页 谜语目录 脑筋急转弯 对联 名人名言 谚语 励志 句子 风水运势 文秘写作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工作报告 合同范本 党团范文 心得体会 演讲稿 演讲致辞 礼仪范文 哲学范文 条据书信 简历范文 其它范文 论文 著名诗人 诗人故事 词牌名
谜语网> 文化论文> 刀耕火种的生存智慧
刀耕火种的生存智慧 时间:2015-10-03 14:16 浏览:
说起刀耕火种,很多人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幕远古洪荒的景象,一群人身穿兽皮、衣不遮体,它们挥舞着大刀长矛,砍树放火,然后用根木头锥子在地里扎眼,随便撒点种子,不耕地、不施肥、不除草……,与之相关联的是落后、野蛮、愚昧、生产力低下之类不大好的词。当环保、生态之类的话语进入主流意识形态之后,刀耕火种又被

作为破坏环境的因素之一而遭挞伐。比如这次关于怒江建坝引起的争论中,就不断有人作如是之论,还有人把刀耕火种与裹小脚相提并论,认为它不具备文化多样性的资格。而实际上,这些自居先进的人往往并不知道被他称之为落后的人们究竟是怎样生存的,被他称之为落后的生产方式又究竟是怎样的。

我在年轻时也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这种社会达尔文的无知狂妄,本能地也会觉得刀耕火种会破坏环境,当我在这样想的时候,我同样既不了解刀耕火种,也不知道什么是生态。然而,农民怎么可能不爱护自己的环境,不爱护自己的家园呢?作为农民的后代,我常常本能地从农民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果刀耕火种真的会破坏环境,从长时段考察,刀耕火种的民族所生活过的地区,应该是满目苍痍、一片狼藉才对。然而,恰恰相反,这些民族所生活的区域都是郁郁葱葱的大山。正所谓“一面刀耕火种,一面青山常绿。”(81)

所谓传统,必须要能够传下来。无论其形而上的文化传统是巫术、是神话还是宗教,在其形而下的层面,它必须有足够的生存智慧,能够解决好与自然的关系,只有这样,这个民族才能够持续,能够传承,才能够成为传统。

西盟的佤族,或者怒江流域的怒族、独龙族,他们的刀耕火种已经有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如果这种生存方式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早就被自然淘汰掉了!

到底刀耕火种是怎样耕、怎样种的?云南大学的尹绍亭教授对景颇族、佤族、独龙族等村寨的刀耕火种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得到了一系列颠覆性的结论。他认为,刀耕火种是一整套极为复杂极为成熟的农业形态,其文化生态内容远比灌溉农业丰富。

最典型的刀耕火种形态尹绍亭称之为“无轮作轮歇类型”,一块地只种一季就抛荒休闲,休闲期长达十年左右,这种类型的地被很多民族称为“懒活地”,意思是不需要怎么费尽儿,就可以获得收成,所以是各个民族的首选。只是在人口增加,土地不够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轮作轮歇类型”。刀耕火种并不是在原始森林里漫无目的地放火烧荒,而是有着长时段的精心规划。所以这种农业方式还要有相关的社会制度予以保证。比如,他们会以村寨为单位,把全村的懒活地分成比如十份,这样才能一年种一份,十年一轮回。在正常情况下,所烧的也不是原始森林,而是他们的“地”。山民们在当值的山地砍树、烧荒、播种、收获,每项工序都有传统的规则。比如烧火前要清理防火道,专人把守,以免山火越界。砍树时大树留桩,小树留根,以便来年春风吹又生。

烧荒有很多好处。云南的红土多为酸性,草木灰为碱性,可以改良土壤。大火把草籽和虫卵烧熟,几乎不需要除草治虫。所谓刀耕只是一种象征的说法,如果真的耕了,反而没有好处。因为深耕会把草木灰埋到下面,并把土壤深处的虫卵和草籽翻上来。烧地的时机也是专门的学问。烧晚了会误农时,烧早了不能马上播种,反而让杂草得到机会。一块地又砍又烧,只种一年,外人会觉得可惜。而尹先生则认为,耕种时间越短,树根就越容易复生,植被越容易恢复,水土流失越少。每年新烧的都是已经恢复了近十年的懒活地,可以保证地力常新。这样,山民总是有地可以种,有山林可供采集狩猎,与自然形成良性的循环。(212)

种地当然也是学问,很多民族实施着不同的套种方案,一块地里既有空中吊的(陆稻、豆、粟等),又有地面爬的(南瓜等),还有地下钻的(山药等),多达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充分地利用了阳光和土地。故又称“百宝地”。尹先生指出,百宝地远比固定耕地的综合收益要高,同时所需的工时要比轮作的锄耕和犁耕田要少一半儿,主要省在除草和杀虫上。(91,219)所以,这种生产方式是山民主动选择结果。只有在耕地不足的情况下,才不得不采用轮耕的方式。在尹先生看来,刀耕、锄耕和犁耕并不是三种不同发展阶段的农业方式,而是三种不同场合的农业方式。后两者并不比刀耕火种先进,反而是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结果。

2222
上一篇:“五四”时期民俗文化学的兴起
下一篇:鄂爾多斯及其鄰近地區遊牧社會的形成
相关文章 阮籍:本真存在的诗性建构 第一章 生存还是死亡--互联 田的艺术——白话景观与新乡土 论民族文化多样性与人类生存环 独特的“食货”之路 浅析刀耕火种民族社会中生态环 生存环境与历史时期华南少数民
泡谜语网http://www.tk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