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因其韧性大、导管软、对血管损伤小、利于定时给药和便于抢救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留置针又叫套管针,使用中减少了护理人员穿刺的次数,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1】,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是,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会因护理不周、患者的剧烈活动、长期置管等多种因素引起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在临床应用中非常重要。
1.液体渗漏
1.1发生原因:主要与血管选择不当、血管痉挛或静脉炎发生、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活动过度、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输液时间过长等有关。
2 导管堵塞
2.1发生原因:①静脉输入高浓度的药物后导管冲洗不彻底。②封管不当。③患者凝血机制异常。④穿刺针头在血管内来回移动,造成血管内壁损伤,使血小板聚集在受伤部位和套管尖端发生导管堵塞。
2.2主要表现:输注液体时液体不滴, 用0.9%生理盐水冲管时不通。
2.3预防与护理:
①严格遵守封管原则,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封管方法:肝素钠以100:1的比例配制成封管液,用注射器抽取该溶液3-5毫升,常规消毒肝素帽,将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缓慢推注,边推边回抽针头,或采用脉冲式缓慢推注封管液,然后先夹闭管夹,再退出注射器针头,以防止血液回流。②注意配伍禁忌,防止颗粒性物质发生。③输注高营养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避免液体凝固堵塞针管。④尽量避免患者输液肢体长期下垂。⑤冲管不通时不得强行推注,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入血管,封管液推注时速度宜慢【4】,应边回抽边缓慢推注。
3 静脉炎
3.1发生原因:
①无菌操作不严,可引起局部静脉感染。②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有关。③较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液、输液速度较快、药物浓度过高等原因都会引起静脉炎的发生。④未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由于下肢静脉瓣较多、液体和药物滞留下肢静脉的时间长,下肢静脉穿刺静脉炎发生率高。
3.2主要表现:沿穿刺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3预防及护理:
4.静脉血栓形成
4.1发生原因:①长期静脉输液造成血管壁损伤及静脉炎,致使血小板黏附于管壁,激活一系列凝血因子而发生凝血致血栓形成。②静脉输液中的液体被不溶性微粒污染,可引起血栓形成【7】。
4.2预防及处理:
5.穿刺部位皮肤损伤
5.1发生原因:①穿刺成功后,常规都会用贴膜保护局部,然后用胶布固定。有些肢体浮肿的患者会发生皮肤水泡,局部皮肤皮疹,过敏体质者易造成皮肤损伤。②留置时间较长时,胶带与皮肤的粘性增加,在揭取胶布时,易发生皮肤损伤。
5.2预防及处理:
①改用一次性输液胶带,一次性输液胶带取代了以往的胶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避免了对氧化锌过敏所致的皮肤损伤。②对于浮肿及皮肤敏感的患者,准备一条宽4~5cm的弹性绷带,长24~28cm,在两头各缝一与弹性绷带同宽长4~5cm的搭扣,称为输液固定带,消毒后备用。在穿刺成功并贴膜后,用输液固定带将留置针固定【8】。③在输液结束揭取胶布时,动作要缓慢、轻柔,一手揭取胶布,一手按住患者胶布粘贴处的皮肤,慢慢分离、揭取,以防止表皮撕脱。④如发生表皮撕脱,注意保持伤口干燥,每天用2%碘伏或安尔碘消毒伤口2~3次。
总之,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常见的护理技术,其操作简便,应用范围广,大大减少了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也减轻了护理的工作量,同时利于抢救患者。但是长期的使用会引起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们在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在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在留置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局部穿刺部位皮肤有无红肿、触痛,有无渗血、渗液、套管针脱落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尽量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静脉留置针在使用中发挥它最大的优点,以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减轻痛苦,使我们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4】王宏柏.CDC关于导管相关感染预防的最新观点[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3):238 239
【6】计惠民.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75 76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