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市政府、省工商局工作部署,全力推进“八大经济区”建设和“大项目建设年”活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结合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实施优惠政策,积极促进我市各类市场主体快速发展
(一)全力支持大项目牵动战略,加大对经济发展试验区的服务力度。对航空、汽车、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化工等我市优势产业,“十大工程”、“六个一百”建设项目,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中区、对外开放前导区和哈大齐工业走廊等经济发展试验区,以及承担大项目开发建设的重点企业,全部纳入绿色通道,实行一条龙服务,通过建立企业登记联系制度、设立专门登记注册窗口等服务方式,采取无偿代办、专人负责或电话预约、现场办公等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地帮助企业完成登记注册。对登记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等超常规措施,及时妥善地帮助解决。
(二)构建平等的创业和发展环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继续清理、修订和废止限制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适时制定相关配套的政策措施,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没有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在组织形式、经营范围及经营方式等方面,除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以外,允许非公有投资人自主选择。鼓励、支持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投资者设立私营小额贷款公司和信用担保公司,参与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垄断行业和领域的投资与经营。不断改革和完善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制度,确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各种所有制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准入环境。
(三)降低资本准入门槛,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放宽出资条件,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允许零出资,不受注册资本(金)最低限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限制。降低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除法律、行政法规对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以外,设立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降低为3万元,单位或个人投资10万元以上的允许设立一人有限公司,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降低为500万元。
(五)放宽企业出资形式,推动企业投资多元化。允许公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设立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全体股东首次出资额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20%,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自成立之日起5年内缴足,即可登记注册。国有企业整体或部分改制为公司,注册资本可不受“货币出资不低于30%”的限制。分期出资设立的公司,全体股东首期出资合计达到20%即可,不需每个股东首期出资都要达到20%。允许企业借款出资,除国家明令禁止的以外,股东以自己的名义通过借贷等方式筹措的资金,可视为其自有资金,经验资机构出具验资证明后,可作为该股东对公司的出资,但股东不得抽逃出资。允许企业用股权作价出资,股东可以用权属清楚、权能完整、依法可以转让的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作为出资,投资于其他有限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放宽企业非货币财产出资方式和比例,支持投资人以知识产权、实物、股权、土地使用权、林权、采矿权等非货币财产出资设立公司,非货币财产出资比例最高可达公司注册资本的70%。
(六)放宽企业住所登记条件,促进各类企业发展。允许住宅商用,企业(含公司、个体工商户)在设立(开业)登记或住所(经营场所)变更登记时,只要能够提交住所(经营场所)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或业主委员会出具的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证明文件,即可申请办理营业执照。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场所在农村而没有房管部门颁发的产权证明的,提交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出具的证明,即可申请办理营业执照。简化经营场所审查手续,对进入各级各类开发区、科技园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或创业服务机构的投资者,以及租用具有合法经营手续的宾馆、旅店、商场(厦)、办公楼、写字楼等作为住所的经营者,在申请登记时,只要能够提交上述相关部门出具的场所使用证明或租赁协议,即可作为住所证明,免予提交出租方的产权证明。突破“一点一照”的限制,房产面积较大的厂房、经营服务场所内,经物理隔断、分离改造后,只要能与独立的生产、经营或服务规模、项目相适应,并且不可能对消费者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可以办理多个营业执照。允许个体工商户跨区迁移,个体工商户跨原登记管辖机关迁移经营场所的,可向迁入地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由迁入地登记机关办理经营场所变更登记。
(七)减少不必要的前置审批,放宽经营范围和方式。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的以外,不得随意增加企业登记前置许可项目。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设定的前置审批,不再作为企业登记前置许可条件。外地流动人口到我市申办个体、私营营业执照的,免予提交其经现居住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查验过的《婚育证明》。允许企业筹建登记,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必须取得前置审批,并且需具备生产经营条件后才能取得许可证或资质证的,可办理筹建登记,核准登记经营范围为“对某某行业投资”或“某某项目的筹建”,如“对医药行业投资”、“化工项目筹建”等,并注明营业执照有效期限,待完成筹建并取得相关许可证、资质证或批准文件后,再按实际情况核准具体的经营范围。积极支持物流配送、创业投资、投资担保、电子商务、软件外包、动漫制作、破产清算、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代理、企业征信服务等新兴行业企业的发展。凡法律、法规和政策未设定特别的准入资格条件和企业登记前置性行政许可的,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按照现行企业登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进行登记管理,灵活核定能体现其行业和服务特点的经营范围。鼓励资本运营行业发展,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内外各类投资主体兴办控股公司、股权投资公司和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参与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改善所投资企业的管理和运营,培育优质上市资源。允许控股公司、股权投资公司、股权投资管理公司的经营范围表述为“股权投资”、“股权投资管理”。
(八)放宽企业名称限制,支持企业扩大市场知名度。允许服务业企业名称体现行业特点,使用表明其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各类新兴行业用语作为行业表述,并在牌匾中将企业名称简化使用。控股公司、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名称中的行业可以表述为“控股”、“股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管理”等字样。支持总部经济发展,对于在本市设立的综合性地区总部企业,允许其名称中含有“总部”、“地区总部”等字样;对于在本市设立的功能性地区总部企业,允许其名称中含有“研发中心”、“运营中心”、“销售中心”、“管理中心”、“采购中心”等字样。对申请从事网上商品交易或服务的企业,名称可依其申请允许使用“电子商务”字样;对申请从事网上商品交易或服务但不开展店铺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名称可依其申请允许使用“网店”字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扩大经营规模、改变主体类型、新设为公司的,在名称不重、主要出资人不变、原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办理注销登记的情况下,新设公司可以保留使用原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名称中的字号和行业用语。个体工商户可以使用名称,也可以不使用名称,允许个体工商户在名称中使用阿拉伯数字,但不得使用“部队番号”等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数字组合。
(九)服务“三农”建设,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大力扶持农村各种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登记不收费、违反登记法规处罚不罚款”的政策。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允许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在不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设立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金融、保险、邮政、通信企业在农村设立的经营网点,从事水、电、电话费、车票、机票等代收代卖业务的,免予办理上述代办业务经营范围变更登记
(十)鼓励创业,促进就业。推行试营业制度,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择业期内的大中专毕业生申请个体工商户登记,除需前置审批许可的经营项目外,具备基本经营条件的,均可申请试营业,核发有效期为6个月的营业执照。鼓励创业服务机构发展,允许大中专学校、街道办事处、社区、乡(镇)等单位开办公共秘书公司,为大中专在校学生或正在择业的毕业生、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返乡农民工等人员,提供创业就业咨询服务,为不需要店铺经营的上述人员创业,提供合法的登记住所证明和其他合法的代理业务。扩大免予登记范围,除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房屋租赁经营活动,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办理工商登记的外,房屋租赁免予办理工商登记。对在校大中专学生和正在择业的毕业生从事中小学生学习辅导服务、翻译服务,农村流动商户、农民进入集贸市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在城区背街小巷占道从事擦鞋服务、修补服务,家庭钟点工服务,病人陪护服务,在各区、县(市)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设立的占道市场摊区、早夜市以及为弱势群体指定的经营区域从事商品经营活动,凡不涉及前置审批许可的,均可免予办理工商登记手续。落实减负政策,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凡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建筑业、娱乐业、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行业外),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予登记类、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十一)加大对外资企业的服务力度,鼓励外资参与我市的经济建设。对外商投资企业并购境内企业,因股权转让导致内、外资企业类型转换的,简化登记程序,可不按设立登记程序、直接按变更登记程序办理。对各级政府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和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企业,从咨询、名称预先核准时起,就指派专人,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简化外资服务业企业登记手续,鼓励外资参与服务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投资。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独家出资或控股参股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简化外商投资服务业企业多级分支机构登记程序,对企业申请分公司下设营业性分支机构的,除特殊规定外,无须提交商务主管部门批准文件,由企业或经其授权的分公司直接向分支机构所在地工商机关申请登记,并向分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十二)支持企业实施商标名牌发展战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优先将大项目企业、重点企业和老字号企业列入我市争创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梯队,帮助其提高市场品牌竞争力。对申请认定市著名商标的,随时申报随时受理;对申请认定省著名商标或中国驰名商标的,帮助其组织有关材料,及时向省工商局、国家工商总局推荐,尽快启动认定程序。
(十三)大力支持外省市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企业来我市投资。允许外省市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企业通过签订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的形式,来我市开展企业资产重组等经营活动,促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商标联合,为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创造良好条件。
(十四)鼓励引导申请地理标志和证明标志。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涉农企业及协会注册使用农用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大力支持我市农产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省市著名商标,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进一步整合我市具有特色优势的农产品资源,引导农民运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增收,形成一批具有高品质、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十五)积极为企业改制服务,切实防止注册商标流失。建立改制企业商标服务绿色通道,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在商标注册、使用、转让、许可、续展中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问题,帮助企业调解在改组改制中出现的商标使用争议,切实防止企业改制中的注册商标流失。
(十六)支持企业开展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使品牌运作与信贷支持形成良性互动。积极支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省市著名商标的企业、特别是涉农企业用商标专用权办理质押贷款,支持企业以商标专用权评估作价出资申办企业,为企业发展拓宽新的融资渠道。
(十七)积极为广告企业和生产企业合作搭建平台。鼓励广告企业发挥经营特长和优势,不断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帮助具有实力的广告公司承接中国驰名商标、省市著名商标产品广告,提升市场竞争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自有车辆宣传本企业自有产品和服务,为其核发户外广告登记证。
二、发挥职能作用,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
(十八)深化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创新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效能,切实加强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深入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引导企业自律,加强自我约束,激励诚信经营,规范经营行为,努力创建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十九)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以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为契机,加大流通环节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以乳制品,季节性、节日性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市场为重点,集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类食品非法加工点,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二十)加强商品质量监管。大力推进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信息化网络建设,积极完善不合格商品退市、召回和销毁等项监管制度,认真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加大检测的批次和密度,及时公布检测结果。
(二十一)强化节日市场整治。针对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消费增多的特点,组织开展专项整治,严查各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以及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等不法行为。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以景区、机场、车站、码头、宾馆、饭店、旅游服务等区域和行业为重点,清理主体资格,加强专项检查,严厉查处短斤少两、强买强卖、欺客宰客等违法行为。
(二十二)强化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执法。以垄断行业、公共企业和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为重点,严厉打击强制交易、强制服务、滥收费用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经营行为。以制止和纠正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地方保护、地区封锁、排斥外地产品或服务等违法行为为重点,加大对虚假促销、虚假宣传、“傍名牌”等违法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
(二十三)治理商业贿赂。以医药经销、工程建设、产权交易、土地出让、资源开发等领域为重点,加大商业贿赂行为的查处整治力度,探索有效的执法途径和办案模式,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二十四)强化商标监管。深入开展打击商标侵权专项整治,加大对我市中国驰名商标、省市著名商标、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保护力度,严厉查处各种商标侵权、假冒商标等违法行为。对我市大项目企业和重点企业的商标专用权予以重点保护,列入重点商标保护名录,一旦发现有商标侵权行为,即作为市工商局重点督办的案件,依法从速查处。
(二十五)整治违法广告。规范广告经营行为,加强广告市场监管,以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美容、房地产等广告为重点,严厉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较大的违法广告案件,重点打击虚假广告。
(二十六)大力整治商业欺诈行为。严厉打击误导性宣传、以欺骗方式有奖销售等消费领域的商业欺诈行为,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加强对各类中介机构的监管,大力整治提供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促进中介组织依法执业。积极推广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合同格式条款,严打合同欺诈,制止“霸王条款”。
(二十七)严厉打击传销。以整治传销为重点,建立完善全市打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抓好打传工作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与公安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深化打传工作系统内互动和区域间联动,严厉打击坑害百姓、破坏社会和谐秩序的非法传销行为。
(二十八)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从建立农业生产资料安全保障机制入手,深入实行农资产品购销台账、质量追溯、质量承诺、商品退市和重要农资商品备案等制度,全面开展“农资经营放心店”创建活动。严把农资经营主体准入关,加强农资商品的质量监测,严查坑农害农行为。加强对农业经纪合同的指导和管理,严厉打击涉农合同诈骗违法行为,依法保护农民权益。
(二十九)整治无照经营。加强对全市无照经营状况的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分析原因,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疏导与整治相结合的有效治理办法,积极推动建立“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各司其职、综合治理”的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工作机制,积极引导无证无照经营户办证办照合法经营。同时,对危害人体健康、存在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等无照经营行为,坚决予以取缔。
(三十)加强重要商品市场监管。大力开展粮食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倒卖“陈化粮”和不按规定使用“陈化粮”等违法行为。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规范成品油经营者资质和经营行为,坚持开展成品油质量监测工作。加强汽车市场和二手车交易市场监管,规范旧物交易市场秩序。
(三十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落实“平安”建设要求,积极开展“平安市场”创建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安置帮教、预防青少年犯罪以及打击走私贩私、扫黄打非、网吧治理、禁毒防艾、反假币、反洗钱等专项治理工作。
三、完善服务机制,全力确保“八大经济区”建设和“大项目建设年”活动顺利开展
(三十三)深化政务公开。在全系统工商登记服务大厅统一实行“七公开”,即公开登记事项、登记依据、登记条件、登记程序及期限、提交申请材料目录、申请材料格式示范文本、受理核准进程等七项内容。采用电子大屏幕滚动播出、触摸屏查询、微机查询、图板、登记须知材料等多种方式,方便企业了解和应用,提高办事效率。
(三十四)实施首问责任人制。对“八大经济区”和“大项目建设年”的重点企业,首个接待单位和登记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为办事企业提供先期咨询,指导企业准备登记材料,对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指导或帮助其联系其他登记管辖机关。
(三十五)实施大项目登记注册局长责任制。对“八大经济区”和“大项目建设年”重点企业登记注册工作实行局长责任制,指定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服务,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并由局长带队,现场办公,定期走访,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主动为招商引资提供高效服务。
(三十六)开通企业登记注册绿色通道。在全系统企业登记窗口设立“八大经济区”和“大项目建设年”重点投资项目企业登记注册绿色通道,配备高素质的登记注册工作人员,推行登记预约、合议审核等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
(三十七)全面缩短登记办照时限。进一步理顺登记审核程序,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办照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前来登记的企业,只要登记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即可当场核发营业执照。
(三十八)完善企业工商联络员制度。加强全系统重点企业和项目工商联络员队伍建设,全面落实企业工商联络员责任,进一步密切工商机关与重点企业和项目的联系,做到提前介入、现场指导,帮助协调、服务前移,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定期走访、解决问题。
(三十九)开展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在全系统深化“于雪梅式服务窗口”、“共产党员岗”等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工商干部的业务素质,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工作效能,树立工商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
(四十)积极开发企业登记管理信息资源,为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充分利用企业登记管理信息资源,对我市区域经济结构、产业优势、市场主体数量、经济规模、特别是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企业数量、资本数额和所有制结构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全市各级政府制定经济发展目标、优化投资环境、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决策参考。
四、强化作风建设,打造依法行政、文明行政的工商干部队伍
(四十一)进一步规范企业登记行为。认真执行企业登记程序规定,对符合登记条件且手续齐全的,必须当场作出准予登记决定,在规定时限内发放营业执照;对登记手续不全的,要一次性告知清楚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避免因登记受理人员告知不清而使企业耽误办照时间。
(四十二)认真落实登记窗口工作制度。认真落实企业登记窗口“六项制度”,加强登记注册工作问责和过失追究。对违反登记法律法规、违背登记程序时限、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责任人,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十三)慎用行政处罚。积极推行“首犯不罚”制度,对企业经营活动中首次违章违法,但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只予以教育引导、帮助规范,不给予行政处罚。除国家工商总局、省政府、省工商局和市政府部署的专项检查外,原则上不对重点企业搞例行检查。严格控制罚款、查扣等处罚措施,对流通领域商品和食品检测中发现的轻微违章违法行为,只要经营者能证明其主观无过错,且履行了经营者应尽的义务,只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责令其商品下架;一般情况下,对检测涉及的我市生产企业、经销企业和大型商场、卖场,只采取限期整改的措施,不予新闻曝光。
(四十四)积极推行行政指导制度。采取行政建议、行政告诫、行政提示、预警提示、普法宣传等手段,加强事前预防,教育和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守法经营。对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采取统一掌握、合理裁量、案后回访等措施,加强对经营者的法制教育、政策引导和行政指导,帮助其提高认识,切实规范经营行为。
(四十五)强化内外监督。通过公布举报投诉电话、设置局长信箱、走访服务对象、发放调查问卷、聘请社会监督员、参加行风评议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认真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加大内部执法执纪稽查力度,切实规范工商干部的行政行为,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
2222